天津现有高校少数民族学生3.1万人。他们是民族团结的种子、民族交流的纽带、民族大家庭的未来。天津市委统战部、市民委、市教育两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重要要求,统筹布局,探索实践,创新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室,深入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积极建设民族团结大家庭。
科学布局,划好高校少数民族工作“责任田”
把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作为高校少数民族工作、城市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重要方面。
创建工作室。2014年,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依托,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室,设立正式编制,由市委统战部、市民委、市教育两委选派干部共同挂职入驻,指导各高校开展工作。
成立工作联盟。成立全国首家由省级党委统战部门牵头成立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联盟。目前,已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18所成员高校,覆盖全市拥有30名以上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部高校以及98.5%的在津新疆、西藏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
整合工作力量。发挥民委委员制度作用,由市委统战部牵头,联合市民委、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工商联、团市委等31个单位,定期召开会议,沟通协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相关工作,形成工作体系,强化工作合力,及时、全面、妥善解决各类问题。
悉心服务,着眼实际实施“园丁式”帮扶
以工作室为依托,着眼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实际,实施前置的“园丁式帮扶”,关心、关注、关爱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帮助他们过好思想关、生活关、学业关。
过好“思想关”。从新疆、西藏邀请熟悉情况的辅导员来校,帮助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运用QQ、微信、微博等媒体,加强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及时掌握思想动态,消除思想疑惑,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开展“国旗在我心中”“党旗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筑牢爱党爱国的思想根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过好“生活关”。扩建高校清真食堂,创造宽敞温馨的就餐环境。稳定学生饭菜价格,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免费主食、鸡蛋和营养汤。每逢节日,为少数民族学生精心准备节日套餐。发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捐款100万元设立奖助学金,资助奖励少数民族学生和新疆、西藏籍辅导员。
过好“学业关”。举办汉语沙龙,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成立由教务部门、工作室和学院组成的学业帮扶工作组,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制定个人提升方案。推动少数民族学生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实现学有所专、学有所长。贴心做好毕业季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实习招聘活动,千方百计做好择业就业的指导帮助。
真心沟通,浇灌民族团结的“石榴果”
以暖人心田的系列活动为纽带,把各民族学生和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
真情“结对”。高校党员教师与少数民族学生结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帮扶对子,把少数民族学生当亲人,节假日与学生一起过节,让他们虽然远离家乡,却仍能感到家的温暖。目前,仅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就有近200名维吾尔族、藏族同学与教师党员结成帮扶对子。
暖心“家访”。2015年起,连续四年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暑期家访活动,赴新疆、西藏158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家庭发放荣誉证书,送去慰问金,并对毕业生进行回访。
亲身“宣讲”。2017年起,全市各主要高校利用暑假组织新疆内派教师、学工教师和新疆籍学生组成宣讲团,深入乡村、校园、家庭,以亲身经历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增进“五个认同”,切实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在促进民族团结和睦方面的积极作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通过精心培育民族团结的金种子,天津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结出累累硕果。各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习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每年毕业的8000多名高素质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为边疆源源不断输送人才,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去年9月,南开大学新疆籍维吾尔族大学生阿斯哈尔·努尔太等8名大学生应征入伍,共同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信,肯定了他们携笔从戎、报效国家的行为,勉励他们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今年,他们再次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向党中央和总书记汇报自己在军营的学习、进步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