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宋佳雨)近日,九三学社中央第四十四次科学座谈会在四川成都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刘政奎主持会议。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普布顿珠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赖明,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主委杨丹,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主委周岚,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云南省委主委李学林,青海省政协副秘书长、九三学社青海省委主委朱春云,以及来自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有关同志参加会议。

图 1 会议现场
2025年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的收官之年,本次座谈会总结了九三学社中央参与本轮专项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并围绕相关理论问题进行研讨。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农林专委会委员、湖北省委经济专委会副主任何可教授受邀作题为《“治理共同体”何以可能:“共抓大保护”战略下民主党派监督机制创新路径研究》的大会报告,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与实践突破提供思路。

图 2 何可教授作大会报告
何可教授阐述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共同体”的科学内涵。他认为,这既非对西方“多元共治”理论的简单复制,亦非传统治理模式的延续,而是立足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其理论根基深植于三大源流的融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实践转化、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中“天人合一”“和合共生”思想的现代重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凝聚治理共识的理论创新。
何可教授认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启示,本质上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维度的集中展现。它证明:生态文明不是西方语境中的“后现代议题”,而是发展中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种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经验,既具有鲜明的文化根植性,又蕴含普世的治理逻辑——唯有将生态价值嵌入政治意志、技术创新与社会共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

图 3 邵鸿副主席作大会总
在听完专家报告后,邵鸿副主席表示,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要注重把握好五对关系:既要善于发现问题,也要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既要敢于指出发现的问题,也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既要完成好民主监督任务,也要协助地方解决实际困难;既要重视政府治理方面监督,也要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既要推动民主监督本身提质增效,也要通过实践促进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审核人:苗义良